成都电瓶车电梯爆炸,电池又成了“氢气”后的
近日,成都电动自行车电梯起火爆炸事件倍受关注,本次事故共造成5人受伤,其中还有一名5个月大的孩子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从公布的电梯监控视频来看,从电梯门关闭到电瓶车起火、爆炸,整个过程时间不超过5秒,场面之凶险让人头皮发麻。
如果从数据上看,单广州一地去年的居住类火灾中,就有约30%的事故起因是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,这也导致在群众眼中电瓶车的危险系数很高。
正因如此,这次事故在网络上讨论最多就是电瓶车进楼、充电等问题。按照18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会议来看,国家是有意解决电动自行车“进楼入户”问题的,其后各地也开展了整治活动,但收效甚微。在我看来,导致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没能解决电动自行车车主的充电需求。
对于车主而言,购买电动自行车就是为了方便,它的价格不高,仅用于近距离代步使用。受限于这类电瓶车续航里程的问题,到充电站充电显然不切实际,实用性、便利性都大打折扣。
因此就有人把车带回家里充电,也有人从家里牵线到车库充电,还有人直接非法改装、更换续航更长的电池,而它们都没有安全保障。
堵不如疏是很简单的道理,要改善电瓶车入户问题,需要从根本出发,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难问题。目前一些小区就专门为电动自行车划分出一块区域,引进了专业的充电设备,同时安装有摄像头,安保人员也会定时来看。这样的条件下,几乎就不会有车主再把车带回家了,当然这中间产生的费用,可能也不是每个物业都愿意承担的。
解决问题很重要,但针对本次事件,我们也应该把目光放到电池起火的原因上。目前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,厂商无生产资质必然要承担责任,车主是否改装过电瓶依然存疑,如果不弄清真相,势必会对电动自行车,亦或是电动汽车的可靠性造成影响。
如果说电瓶车佩戴的电池体量小,事故后果还在接受范围内,那电动汽车的电池体积更大、能量更高,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更大,因此它的安全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。
还是从数据来看,2020年我国报道出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至少就有72起,涵盖了25个品牌的38款车型,未报道的可能还有更多。这其中,特斯拉起火引燃旁边的雷克萨斯、奥迪也引起过热议,哪怕是家里有多台车的同事,也表示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,会把其他车停在远一些的地方,由此很能说明群众对于电动车电池安全的不信任。
电池起火的原因很多,异物穿刺、外力碰撞、内部过热短路、电池过充过放、进水等都会造成电动车锂电池起火,给电池包更安全的环境,加固保护措施是有效提升电池安全的方法,而同时也需要提升电池技术,提升电池抗性。
2020年5月,工信部在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中提出:“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,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。”明确了电池品质,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安全。
如今国内两家电池巨头,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分别推出了硬抗针刺试验不起火的刀片电池、永不起火的811电池,广汽埃安也亮相了弹夹电池,电池水平正向好发展,因此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,我们也应当持积极态度。
写在最后: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会经历阵痛,但技术需要发展的同时,相应的管理也应当跟进,如果多一些有担当的物业,规范电动车的停放、充电,那么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,我们不愿再看到悲剧的发生。
关注车业杂谈,一起聊车、玩车、侃车!
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,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。
文章来源:《爆炸与冲击》 网址: http://www.bzyc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4/1033.html